【概要描述】
根據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,截至2010年,中國已經連續1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,連續5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最多的國家。其中僅在2010年一年,中國共遭遇貿易救濟調查66起,涉案金額71億美元。根據世界銀行數據,當年全球47%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和已完成的案件都針對中國。
可以毫不夸張地說,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反傾銷的最大靶子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,自然跟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過程中,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和國內貿易政策或企業行為失當有關。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的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,經濟以近年均10%的速度高速增長了30多年。與此同時,對外貿易規模日漸龐大。據海關統計,2010年,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.97萬億美元,比2009年增長34.7%,規模已經超越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一。
與中國快速增長不同,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發展并不如意,導致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泛濫。如今貿易保護主義的形態日益增多,貿易壁壘形式多樣。統計數據顯示,在加入WTO的10年里,中國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602起,合計金額389.8億美元。其中,反傾銷調查510起,反補貼調查43起,保障措施106起,特保措施33起。除此以外,對中國的貿易制裁還往往成了一些國家國內政治斗爭的一個籌碼。
除了外部原因外,中國自身的外貿發展方式存在著缺陷也是關鍵性的因素之一,數量龐大而又廉價的勞動力一直是我國的比較優勢。目前,德國每小時平均工資為30美元,美國為21美元,而中國僅有0.8美元。當然,簡單地這樣比較不盡科學,但工資低下不僅使得勞動者消費水平難以提高,而且往往成了引發勞資矛盾沖突和國外貿易摩擦的導火索。
不合理的出口退稅制度增加了國外對中國反傾銷訴訟的可能性。雖然從國際范圍來看,出口退稅制度是許多國家采取的一項鼓勵出口的政策,并不違反國際貿易的通行規則。但從本質上來說,出口退稅制度就是依靠政府的財政補貼,降低出口產品的各種稅收,進而促進產品的出口。如果補貼范圍過大、補貼力度過強,極容易成為國外對中國反補貼訴訟的把柄。這也是為何很多出口壓力較小的國家一方面自己補貼出口,一方面又抨擊別國補貼出口的原因。
不僅如此,國內出口市場混亂無序的惡性競爭,也造成了一些出口產品價格過低的惡果。隨著外貿經營權的不斷放開,在中國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越來越多,目前全國對外貿易經營實體超過70萬家,其中有民營企業近40萬家,更重要的是,由于中國的行業集中度低,中小企業占這些出口貿易企業的絕大多數,達80%以上,而且其出口額也占全國出口總額的70%以上。這些出口企業由于技術水平、生產規模、議價能力差異巨大,降價是他們唯一搶奪訂單的法寶。惡性競爭在降低價格的同時,也容易給國外的反傾銷訴訟授人以柄。
因此,要想盡快摘掉中國頭上這頂全球反傾銷“冤大頭”的帽子,除了在WTO的框架內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外,更重要的是改變傳統的貿易發展方式。只有擺脫一味依靠低成本、低價格的競爭模式,努力改變企業處于國際分工和全球產業鏈低端的局面,提高產品附加值,中國產品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免遭反傾銷的“暗算”,也才能實現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真正轉變。(李長安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,中國社科院博士后)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