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要描述】
中國綠色時報10月10日報道(記者:貢佳萍) 國家林業局近日印發《林業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》。《規劃》確定“十二五”林業發展目標是:5年內我國將完成新造林3000萬公頃、森林撫育經營3500萬公頃,全民義務植樹120億株。到2015年,我國森林覆蓋率將達21.66%,森林蓄積量達143億立方米,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力爭達到84億噸,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,國土生態安全屏障初步形成;林業產業總產值達3.5萬億元,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在林業產業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,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更趨合理;生態文化體系初步構成,生態文明觀念廣泛傳播。
《規劃》共分15章,明確了“十二五”時期現代林業科學發展的主要任務、發展目標和重要措施。
《規劃》指出,“十二五”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: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,以發展現代林業、建設生態文明、推動科學發展為主題,以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、提升林業質量效益為主線,以實現興林富民為目標,堅持依靠人民群眾,堅持依靠科技進步,堅持依靠深化改革,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,加強森林經營,加快培育主導產業,加快繁榮生態文化,更好地完善林業生態、產業和生態文化三大體系,更好地凸顯林業四大地位,更好地履行林業四大使命,更好地發揮林業生態、經濟、社會、碳匯和文化五大功能,努力構建現代林業發展的基本框架,奠定生態文明建設的牢固基礎,創建科學發展的良好環境,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。
《規劃》指出,“十二五”時期,以發展現代林業、建設生態文明、推動科學發展為主題,就是要更加突出林業在生態建設中的主體作用,更加突出林業在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中的關鍵作用,更加突出林業在惠農富民中的重要作用,更加突出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、增強碳匯能力中的特殊作用。通過實施國土生態安全屏障戰略、國家木材和糧油安全戰略、固碳抵排戰略、增綠惠民戰略和繁榮生態文化戰略等五大戰略,不斷開發林業的多種功能,構筑國土生態安全體系,保障林產品有效供給,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,促進社會和諧進步,促進生態文明建設,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。
《規劃》明確,“十二五”時期林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是:堅持把“雙增”目標作為林業發展的核心任務,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為林業發展的重要途徑,把興林富民、改善民生作為林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,把深化改革作為林業發展的強大動力,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林業發展的重要內容。
“十二五”林業發展的主要指標是:林地保有量達到3.09億公頃;國家級公益林保護面積達到1.13億公頃;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達到1000萬公頃;濕地面積達到4248萬公頃,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5%;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穩定在13%,90%以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80%以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;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65%,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.2平方米,村屯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5%;商品材年產量達到1億立方米;主要經濟林產品總產量達到2億噸;主要造林樹種種子全部實現基地供種,良種使用率達到65%;森林火災受害率穩定控制在1‰以下;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.5‰以下;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%;集體林權確權和林權證發放率達到90%;林業生產累計直接提供就業機會100億個工日;森林旅游累計接待游客18億人次,產值達到7000億元。
《規劃》指出,“十二五”時期,要充分挖掘林業五大功能,緊密結合現代林業三大體系建設,突出構筑東北森林屏障、北方防風固沙屏障、沿海防護林屏障、西部高原生態屏障、長江流域生態屏障、黃河流域生態屏障、珠江流域生態屏障、中小河流及庫區生態屏障、平原農區生態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態屏障等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;突出培育林產工業、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、木本糧油和特色經濟林產業、森林旅游、林下經濟、竹產業、花卉苗木產業、林業生物產業、野生動植物繁殖利用產業、沙產業等十大主導產業;突出建設一批重點生態文明、生態文化教育基地。
根據《規劃》,“十二五”時期,林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建設國土生態安全體系、加快發展林業產業體系、加快推進生態文化體系建設、加強林地保護與管理、著力提高造林質量和森林質量、深化林業改革、加快林業科技創新、加快改善林區民生、建立健全林業防災減災和應急體系、加快推進林業信息化、擴大林業對外開放、加強林業法制建設。
《規劃》還從加大林業建設投入、建立健全生態補償和林業補貼制度、完善林業發展的市場體系、加強林業機構隊伍建設、實行林業生態建設目標責任制、建立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新機制等方面,提出了保障林業發展的政策措施。
國家林業局近日發出通知,要求各地區各單位高度重視、解放思想,加強領導、落實責任,完善評估、強化考核,認真貫徹落實規劃要求,推動規劃順利實施,確保實現林業“十二五”發展目標,著力推進現代林業科學發展。
相關文章